top_title.jpg

[返回列表]

新形式下,基层博物馆如何做好展示与教育工作

[2010-12-14]

        从2009年1月1日起广东省内除遗址和古建筑类博物馆都将免费向市民开放,这是广东省博物馆界近年来,继第一批博物馆免费开放后,做出的又一项重要举措。伴随着博物馆免费开放的到来,博物馆将失去所有门票收入,其对财政的依靠性更强。新形势下,如何更好地发挥各类博物馆,尤其是市、区(县)级基层博物馆的展示与教育功能,显得尤为重要。


一、基层博物馆展示与教育工作方式的探讨。


        如果说以前办好展览吸引尽量多的观众有助于博物馆获取更多的门票收入,能一定程度上激励博物馆办好展览的话;那么在免费开放后,博物馆又将怎样做好展示与教育工作呢?二十年前,当时任美国博物馆协会主席的约瑟夫·V·东在《博物馆宣言》中提出博物馆有五大功能,即收藏、保存、研究、解释、展览。后来荷兰博物馆学专家彼得·冯·孟石对此观点进行修正,将五个功能综合为三个功能,分别是保藏、研究和交流。把前者的收藏和保存功能合并为保藏功能,将前者的解释和展览功能综合后演化为交流功能,突出了博物馆与外界的平等沟通,并且在此基础上扩大了外延。事实上,展览是交流的一种方式;但交流的方式却不局限于展览。


        博物馆免费开放以后,其服务功能应该不断完善,而具体服务的手段更应该灵活多样。博物馆事业发展初期,在发挥展示与教育职能的方式、方法上通常比较单一,除了博物馆常规陈列外就没有其它方式可补充。近年来,逐渐增添了流动展览这一辅助形式,在广东省内有“(广东省)博物馆陈列展览协作交流网络巡回展览”,该巡展将各类制作精美的专题展览在全省各级博物馆巡回展出,这种由上往下将展览送到基层博物馆的展出方式产生了很多积极的影响,改变了部分基层博物馆展览常年得不到更新的窘境。在基层,部分博物馆也将自己馆内的精品展览以“送展下乡”的方式,送到各个需要展览的基层单位,尤其是学校。


        尽管目前的博物馆展览有了“博物馆网络巡回展”和“送展下乡”活动等适合基层博物馆的展出方式;但除此以外还应该不断丰富博物馆与宣教对象之间的交流,尤其是博物馆与学校教育之间还有着较大的合作空间,比如:学校开展的生物、美术、地理等课程,博物馆都可以提供一些学生学习的平台。不少国外的博物馆已经将博物馆的活动和学校的教育紧密结合在一起,他们在馆内专门设有“教育服务部”,负责对学生的宣教工作。一些博物馆还专门为老师印制博物馆近期活动计划表,及时了解学校教育的需求,结合博物馆实际举办展览;有的学校还将某些课程安排在博物馆举行。在博物馆免费开放之后,基层博物馆更应该注重与所在区域各类学校的联系,随时了解他们的需求,灵活地采用各种不同的交流方式。


        目前,我国的学校和博物馆基本上分属于两个不同系统,教育系统和文化系统;而两个系统之间通常没有业务联系,博物馆单方面也孤掌难鸣,唯有在二者之间搭起一座交流的桥梁,才能将博物馆对青少年的展示与教育工作推向新高点。这不仅需要博物馆增设教育服务部门或指定专人负责教育服务工作;而且教育部门也应积极配合成立相应的服务部门,或在现有的部门增设博物馆联络服务部;只有在两个部门对青少年教育工作都共同关注的情况下,通过周密的组织与策划,才能确实做好对在校学生的教育工作。

二、博物馆陈列展示的内容及其主题的探讨。


        新中国成立以来,博物馆被划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综合性博物馆、纪念性博物馆和专题性博物馆。在基层博物馆中以文化系统所属的综合类博物馆数量最多,而此类博物馆的陈列也最为复杂,在陈列的选题方面时常遇到这样一些问题。如:有的博物馆由于一些代表性藏品数量少不能构成独立的专题展览,而勉强将许多藏品拼凑在一起构成一个展览;有的博物馆设计陈列展览时,自己本身就没有明确目标和陈列主题,展品也不分类别,甚至将照片与实物,当地的与外国的放置一起,勉强构成一个展览。虽然这些“问题”展览平日还有一部分观众去参观;但是大多数人并不喜欢参观这类展览,因为他们参观完后不会对展览产生一个清晰的认识,也不能对整个展览有一个总体的把握。


        博物馆藏品的多少,以及种类构成对博物馆的陈列展览至关重要;很多基层综合类博物馆正面临着藏品数量少和藏品类别搭配不协调的问题;因而存在有的博物馆藏品不充足难于设计出有代表性的展览,或有的博物馆虽然总体藏品数量巨大却因缺少一些代表性器物而不能设计出较为系统和专业的陈列展览等问题。


        基层博物馆馆藏的珍贵文物的来源,主要分为三个渠道,分别是:接收省级相关文物单位下拨的方式;收藏所处区域内出土的文物的方式;接受民间捐赠和民间征集的方式。大部分基层博物馆都是以前两项占绝大部分;而民间捐赠所收集的藏品大部分是一些现代藏品,虽有精美之物,但多不能入级;依靠民间征集方式收入馆藏的文物,虽可以碰到不少珍贵的文物,但花费巨大。这对于经济条件相对较差的地区,此二种情况均不能对展品的扩充起到大的帮助;即使有了少量的经费投入也难以改变这种状态。


        对此窘境,本人认为如果能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充分开展文物交流,把有限的资源做到合理的配置将会对区域内博物馆的整体展示与教育功能达到较大的提升。


归纳基层综合类博物馆所面临问题,结合陈列展览所追求的效果,提出以下两点看法:


        1、区域博物馆应把最能反映本区域历史文化内涵的藏品作为一个重要的常设展览,作为一个区域名片和宣传阵地,向所有到博物馆参观的人展示当地最具特色的历史文化,这应该是区域综合类博物馆陈列的重中之重。


         2、在做好常设展览的基础上,挖掘各博物馆馆藏文物的特点,将较具特色和代表性的馆藏文物设计为系统的专题展览。这个部分的展览重在专而全,可发挥大区域优势,在一个市内的各博物馆间灵活调动文物,将每个馆打造出一个至二个精品展览。有的博物馆在某个专题具有较强的优势,便可在利用好自身博物馆馆藏优势的基础上再借调其它镇(区)博物馆的相关藏品,综合到一个博物馆构成一个较大型的专题展览;这样做有利于在一个博物馆打造出一个或二个,在一个区域内打造出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力和代表性的专题陈列展览。这种方式的展览有利于充分发挥博物馆藏品的功能;不至于因为藏品少不能集中为一个专题展览而将一些精美的藏品长期保存,甚至是堆放于阴暗的库房之中;进而实现珍宝同赏,共同研究的目的。


        这样做的优点很明显,首先从基层博物馆参观者的构成分析,其主要包括:①为了学习知识而来博物馆的人,这类观众以大、中、小学生为主,数量最多;②为了学术研究而来博物馆的人;③为了艺术鉴赏而来博物馆的人;④为休闲娱乐而来博物馆的人;⑤国内外的观光旅游者。如果资源整合后做出来的专题展览,几乎对各类观众都有很大帮助;而一定区域内,博物馆之间部分资源整合的难度相对较小,且做出的成果显而易见。经过资源整合后设计出的展览富于观赏性,又具有专业性,受益者众,尤其对研究机构,作用十分明显,这也有利于促进学术研究工作的推进。

 

 

参考书目及论文:

王宏钧主编,《中国博物馆学基础》,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4月版。

冯岁平,《由抽样调查看县级博物馆教育的现状与对策》,《中国博物馆》1997年第二期。

冯承柏,《国际博物馆学界关于博物馆功能的讨论》,《中国博物馆》1990年第四期。

苑克健译,《小博物馆的建筑与陈列》(西澳大利亚博物馆泽登·本宁顿编著)《中国博物馆》1990年第二期。

高荣斌,《博物馆与素质教育》《中国历史博物馆馆刊》1999年第二期。

  

作者:刘永辉

作者单位:佛山市三水区博物馆

二〇〇八年十一月发表于《广东文博事业改革开放三十年论文集》


[返回列表]

广东省博物馆 深圳市博物馆 佛山市博物馆 顺德博物馆 广东石湾陶瓷博物馆 佛山市禅城区博物馆

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三水博物馆版权所有

 粤ICP备16128238号

佛山网站建设:凤软网络

1.jpg

关闭